上理人物

周伶彦:以会展为“支点”,撬动融通世界的无限可能

2025-02-1111编辑:李卉云摄影:

线上,中外网友在小红书开启跨越太平洋的“对账”,让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;线下,每年的“进博之约”让世界共享“中国机遇”,见证开放共赢的双向奔赴……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正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。

在进博会连续七年成功举办的背后,有一群默默奉献的“进博人”,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,其中就有一位金沙集团1862cc外语学院2004届英语专业的校友——周伶彦,从2000年入学至今的25年里,她投身中国展览业的发展,立足场馆的有限时空,撬动融通世界的无限可能。

周伶彦

“进博时间”背后的拓荒者

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,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,周伶彦和所在团队挑起了招展“拓荒”的重担。她2017年成为进博会筹备组初始核心团队成员,2018至2022年负责前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的策展招展工作。每年进博会的招展和办展压茬推进,全球路演、拜访拓客、签订合同、排布展位、盛大开幕,而在开幕前,新一届的招展就已经早早启动了……这是一份周而复始的进博时间表。

周伶彦在进博会现场

按照会展行业惯例,一个3万平米规模的全新展会通常需要一至两年的筹备周期。首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的规划面积即达21万平方米,却只有15个月准备期,筹办工作时间之紧、任务之重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“企业展招展能否顺利推进,关乎成败。我们一点一滴积累了1800余家目标企业清单,逐一登门拜访,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加深对进博会的认识。”首届筹备阶段,周伶彦和团队从零开始一家一家谈,有时一天之内就要在相隔数十公里的5、6家企业间穿梭,“5+2”“白+黑”成为工作常态,“啃”下了很多硬骨头,逐步打开了招展局面。

那之后,全球展商会每年准时来到“四叶草”赴进博之约。展馆面积更大,参展企业更多,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服务更亮眼——对标“越办越好”总目标,站在进博会招展一线,周伶彦和团队交出了一届更比一届好的成绩单。

‍周伶彦做客电视台介绍进博会招展情况

打开一扇看世界的“窗”

周伶彦在上理工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?大学的学习又给她带来了哪些影响?在采访中,一个青涩又认真的学姐形象浮现出来:每节高数课都抢着坐第一排,为了更准确地学英语,坚持用英译英辞典,经常在英语角练习口语……时隔20年,外语学院辅导员老师梁作甲还清楚地记得周伶彦:“她是班长,又是学生党员,是个不折不扣的‘学霸’,不仅学习认真,组织能力也很强,对自己要求很严格。”这份严谨认真也一直伴随着周伶彦。

随着2000年双向展览会的出现,国际展会、展商开始进入中国,在展会现场进行讲解和服务的外语人才的缺口较大。当时,金沙集团1862cc为外语学院的学生们搭建了展会实习锻炼的平台,作为本科生的周伶彦也由此接触到会展行业。

“我那时候是实习生,做展台翻译、展位图规划之类的辅助工作,觉得这个行业很有趣,有一次在现场做中英文会场广播,给参展的外资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,毕业后就自然而然留用了。”周伶彦回忆,大学的平台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“窗”,在心里种下了一颗从事会展行业的种子。

在周伶彦看来,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打好专业基础,要敢于尝试,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:“学弟学妹们要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这是可以在学校打好的基础。等到了工作岗位,在尝试中确定职业方向,在实践中锻炼我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。”

周伶彦参加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

“展”放精彩的“她力量”

从“英语讲得特别流利”的会展实习生小姑娘,到独当一面的管理者,周伶彦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大潮,与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。

“毕业的前十年,我在外资会展企业工作,积累了很多行业经验。2014年进入国家会展中心,也是顺应全球会展重心东移、中国会展行业腾飞、上海新建特大展馆的大趋势。”在国家会展中心还是一片工地时,作为展馆营销团队主要负责人,周伶彦就带领营销团队调研展览场馆、开发展览主办客户、拟定营销方案和招展策略、建立各种流程体系,接洽并落地了一批大型知名展览,如上海车展、纺织服装展、橡塑展、体博会和工博会等,为上海市会展业带来了30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面积增量。

2018年获商务部先进个人,2018年获上海市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,2019年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……周伶彦的一长串荣誉,折射着闪闪发光的会展“她力量”。2019年,在新中国七十华诞庆典上,她作为商务部推选的9名代表之一,登上“春潮滚滚”彩车,与10万热情的群众一道,共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。

周伶彦登上“滚滚春潮”彩车

如今,周伶彦调任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人力资源部党支部书记、总经理,变的是具体岗位,不变的是从事会展行业的初心:“在上海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背景下,我从一线业务管理岗位走到人才伍建设管理岗位,站在为中国会展业育人、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树才的新维度,继续为所热爱的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。”

供稿:新闻中心

文:李卉云

周伶彦